相信大部分人都见过壁虎长什么样的,它的外表就像一只小型的鳄鱼,经常出没在墙角。在中国,壁虎还有其他的名字,例如蝎虎、爬墙虎和守宫。它是一种喜欢在夜间出来活动的动物,即使在晚上有灯光的地方也能看到它们。通常我们看到的壁虎要不就是一动不动,要不就是“飞檐走壁”。那么为什么壁虎能够“飞檐走壁”呢?
在过去由于人类没有各种科技手段来研究这个问题,因此认为壁虎的脚趾能够分泌出一种能让它们的脚粘附在墙壁上的粘液。后来有人研究发现壁虎的脚趾端可以扩大,就像一个盘子一样,因此又有人认为壁虎的脚就像一个吸盘,能够牢牢地吸附在光滑的物体表面,这就是为什么壁虎能够飞檐走壁。
到了现在,科学家通过电子显微镜发现了壁虎的奥秘。原来壁虎的脚趾端扩大的时候呈现盘状,在显微镜下可以看清楚上面有由许多细微的角质蛋白的刚毛,而且刚毛的数量多达150万根。每一根刚毛就像一个小钩子的末端,能够在光滑的表面上产生足够的摩擦力。虽然一些表面看起来是光滑的,实际上还是有很微小的突起,刚毛就是抓住这些突起来固定的。
壁虎除了具有高超的爬墙本领之外,它们还有不可思议的逃生本领。壁虎的天敌一般是蛇,在遇到蛇后它们会迅速地爬到墙缝里面,或者找个角落躲起来。如果逃不过天敌的攻击,它们甚至会放弃自己的尾巴来保全性命。壁虎在断掉自己的尾巴之后,尾巴的神经还在发生作用,它掉在地上还在剧烈的摆动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这样壁虎就能够趁机逃跑。然而壁虎并不担心会没有尾巴,因为过一段时间又有新的尾巴长出来了。